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8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眶隔法和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重睑形态、瘢痕发生率、角膜暴露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疗爱育华医院收治的80例单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观察组接受改良眶隔法切开重睑术,比较两组术后重睑形态、瘢痕发生率、角膜暴露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角膜暴露率增加值、左侧角膜暴露率增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睑板法切开重睑术,改良眶隔法切开重睑术不会过度增加术后角膜暴露率,术后瘢痕发生率更低,重睑形态更理想,患者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 和CD19 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 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 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 和人源化CD20 scFv 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 细胞制备BiCAR-T 细胞。构建表达CD19 和CD20 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 以及表达Luciferase 的Nalm6-Luc-GFP 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 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 水平。使用Nalm6-Luc-GFP 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 细胞经7 d 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 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 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 和K562-CD20-GFP 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 (76.7±7.4)% vs(8.7±2.4)%、(93.3±5.2)% 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 细胞分泌IFN- γ 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 ,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 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 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 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 和CD20 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 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 和/或CD20 的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AF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预后意义以及影响儿童LCH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LCH患儿,采用数字PCR方法检测患儿病灶组织中的BRAFV600E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LCH患儿纳入研究,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2(0.1~15.7)岁,男89例(63.6%),女51例。临床分型为单系统(SS)60例(42.9%),多系统无危险器官受累(MS RO-)47例(33.6%),多系统有危险器官受累(MS RO+)33例(23.6%)。中位随访时间34.1(0.9~50.7)月,随访期内70例(50.0%)出现进展或复发,12例(9.6%)出现持续性后遗症,死亡3例(2.1%)。总体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9±4.5)%、(46.6±4.4)%和(97.8±1.2)%。①儿童LCH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67.1%(94/140)。②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分型明显相关,突变阳性率MS RO+患儿(90.9%)高于MS RO-患儿(53.2%)或SS患儿(65.0%)(P=0.001);皮肤受累患儿中突变阳性率(77.8%)高于非皮肤受累的患儿(P=0.042);③BRAFV600E突变阳性患儿进展/复发率(57.4%)高于突变阴性患儿(34.8%),P=0.019。3种临床分型中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器官受累是影响LCH患儿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2,P=0.003),垂体受累(HR=3.582,P<0.001)、危险器官(HR=2.321,P=0.008)和耳部受累(HR=2.093,P=0.013)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CH患儿BRAFV600E突变与危险器官受累密切相关,突变阳性患儿的进展/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儿,BRAFV600E不是儿童LCH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Smoothened(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mo基因在小鼠胚胎11.5、13.5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Smo基因在胚胎11.5、13.5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上下颌突之间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和结缔组织之间表达基本无差异。结论: 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有明显表达,提示Smo基因可能参与颌面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Ⅰ)的酶免疫分析(EIA)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4或抗PGⅡ单抗PGC8包被在板条微孔内,制成固相抗体,用过碘酸钠方法将抗PGⅠ单抗PGA7或抗PGⅡ单抗PGC10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联结,成为标记抗体,二者与不同量的PGⅠ、Ⅱ标准品在磷酸缓冲液中保温反应后,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标准曲线。对于PGⅠ、PGⅡBmax/B0分别为72.0和61.5,非特异结合分别小于1.3%和小于1.6%,灵敏度均为0.5ng/mL,批内CV分别为5.5%和6.8%,批间CV分别为12.0%和13.5%,回收率分别为98.5%和97.9%。测定40例胃癌组及40名正常组血清PGⅠ和PGⅡ,结果显示,胃癌血清PGⅠ低于正常组(P<0.001),PGⅡ高于正常组(P<0.01),PGⅠ/PGⅡ比值低于正常组(P<0.001)。新建PGⅠ、ⅡEIA与现行PGⅠ、ⅡIRM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炆法炮制特点,并从蒽醌糖苷类成分的变化探讨炆何首乌饮片的减毒效果。方法 采用HPLC进行何首乌药材、炆何首乌饮片、制何首乌饮片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并通过SPSS 19.0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LC-MS分析何首乌炆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发现何首乌经过炆制会出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4个蒽醌糖苷类成分的显著性消失。结合制何首乌实验数据,推测由于制何首乌炮制时间较短,结合蒽醌只是部分水解成游离蒽醌,但炆制时间过长,使得蒽醌糖苷类成分糖苷键断裂,因此结合蒽醌与总蒽醌的比值从89.4%减少到51.9%,存在化学成分显著性变化。结论 何首乌经炆制,使得结合蒽醌水解为游离蒽醌,从而使毒性更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单器官芯片模型及多器官芯片模型不断出现,但如何准确评价器官芯片的性能,推动其向药物研发及注册监管的应用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器官芯片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法规要求,总结了国际上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开展的器官芯片认证和验证工作的现状,通过解读国际专家共识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就器官芯片的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后续器官芯片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假体为基础的乳房重建(IBBR)可以减少或避免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手术供区的损伤和瘢痕,近十年来逐渐成为了乳腺癌术后主要的乳房重建方式,同时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和乳腺外科的发展,补片材料辅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IBBR手术。特别是对于需要植入较大假体的病例,借助人工材料联合胸肌,起到“延伸”肌肉组织、无张力覆盖假体的作用,使重建乳房下皱襞更为饱满、自然,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增加了重建乳房的美学效果。近期在国内进行的补片材料应用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达状况和患者的经济条件是选择乳房重建和人工补片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中国女性乳房的形态特点不同于欧美女性,对于乳房体积较小的假体乳房重建,较少应用人工补片,因此,国内重建补片材料的应用更具个体化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10.
正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多并发糖尿病,故又名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十分少见。现将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验案1则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女,71岁,2010年5月13日因"左下肢红色凹陷斑块7年"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